|
|
|
观测站点 |
|
--- 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
|
河北省昌黎综合试验站观测站点 |
(一)重点任务品种区试     立足燕山区域,重点开展如下工作:重点开展现代矮砧密植果园建立技术试验与示范、密闭果园改形及低产园改造技术试验与示范、苹果安全生产制度(IFP) 建立、果园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试验与示范、产地低成本、高效率贮藏保鲜技术试验与示范。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民苹果种植户,接受咨询,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1、现代矮砧密植果园建立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在栽培与机械研究室、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室岗位专家指导下筛选适合燕山地区的苹果矮化砧木2-3个,4-6个砧穗组合,研究优质矮砧苗木规范化繁育技术,建立矮砧密植示范果园500亩,培训区域内主产县农技人员、果农合作组织人员。     2、密闭果园改形及低产园改造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在土壤与营养研究室、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岗位专家指导下,开展密闭果园改形及低产园改造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提出燕山地区密闭果园改形和低产园改造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培训主产县农技人员、果农合作组织人员。     3、不同区域苹果安全生产制度(IFP)研究与建立:在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岗位专家指导下,建立燕山地区苹果安全生产制度(IFP),建立示范园,指导果农合作组织实施IFP制度。     4、果园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试验与示范:筛选苹果早期落叶病、腐烂病和轮纹病防治药剂、评价喷药防治效果,提出燕山地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开展果园高效节药施药技术示范。监测苹果绵蚜等检疫性病虫在本区域的发生程度。     5、产地低成本、高效率贮藏保鲜技术及高酸加工原料基地建设试验与示范:开展产地低成本、高效率贮藏保鲜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提出适宜燕山地区的产地低成本、高效率贮藏保鲜技术方案;培训主产县农技人员、果农合作组织人员。
(二)基础性工作     负责燕山地区苹果新品种、品系鉴定;生产实际问题和需求信息的调查和采集;灾情动态变化的监测分析与处理;建立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形成产业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应用的畅通渠道。     1、开展苹果新品种选育:调查鉴定3万余株苹果杂种实生苗性状,选出苹果优系2~3个,开展品种区试,鉴定新品种2~3个。     2、苹果新品种、品系鉴定:对国内外新育成的品种、品系进行比较试验,在品种筛选和品种比较的基础上,筛选出2-3个适合本区域的苹果新品种,发布并推介给农业主管部门和农户进行大面积推广。     3、开展施肥技术的中、长期定点试验:按照生产绿色或有机果品的要求,开展不同培肥技术、不同施肥种类、不同施肥量试验,调查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     4、确定燕山地区苹果叶片营养诊断标准:在区域内的青龙、抚宁、迁安、承德、宽城等县市多点采集叶样,测定N、P、K、Ca、Mg、Fe、B、Zn、Cu、Mo等矿质元素含量,确定燕山地区苹果叶片营养诊断标准值,为指导施肥奠定基础。     5、苦痘病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试验:调查土壤、气候、地势、栽培品种、栽培技术等因素对苹果苦痘病发生的影响。开展防治时期、药剂种类试验,提出有效控制苦痘病技术。     6、苹果产业需求调研与信息采集:负责所在区域的苹果产业信息联合调研,昌黎综合试验站负责在5个示范县(青龙、抚宁、迁安、承德、宽城)建立信息采集点。苹果产业需求和采集的信息包括:(1)基础信息联合采集:按照统一安排,定期定点开展基础信息联合调查,包括:气象资料、物候期、土壤营养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果品市场情况、生产成本等内容的调查。(2)专项调研:①针对苹果生产中的专项问题、病虫害、自然灾害等突发问题和一些影响全局生产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联合调研;②完成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安排的专项调研。 调研中发现的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要及时撰写成简报反馈给首席科学家、相关功能研究室和岗位专家,集中讨论确认后发布。
(三)应急性任务     调查本区域内苹果生产季节性和突发性问题;完成部领导和首席科学家交办的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
|
|